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,充分的展现出了对诸葛亮的信任,甚至是把皇位都让给了诸葛亮。“如果诸葛亮觉得刘禅能辅则辅,不能辅则取之。”这句话一出也是把诸葛亮感动的一鼻涕一把泪,觉得刘备对自己真是好,相当于把整个蜀国都交给自己打理了。不过诸葛亮也始终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忠孝之士,肯定不敢以下犯上,抢夺刘禅的皇位,毕竟诸葛亮也不姓“刘”,既然蜀汉是要延续汉室血脉,怎么说皇帝也应该是“刘”姓吧。不过我们这里做个假设,如果诸葛亮真的觉得刘禅不行,强行取代了刘禅的位置,那蜀国最后的结局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?
首先,诸葛亮应该不会亲自上阵去北伐了。虽然刘禅在位的时候,也没什么实权,凡事还是要经过诸葛亮之手来决定,但刘禅作为皇帝就是国家最高象征,皇帝是决不能做以身犯险的事情的。所以诸葛亮当上皇帝以后,亲自上阵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,可能会派姜维、魏延等人率军北伐,自己在后方出谋划策。这样一来,诸葛亮也不会那么早便给累死了,其实诸葛亮要是能多活上10年,对蜀汉来说都是极大的好事。
因为诸葛亮去世以后,朝中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现象,而且刘禅的确不是一位名军,还被宦官黄皓所摆布,令朝中分裂成几股势力。蒋琬虽然接替了诸葛亮的位置,但也没几个是支持他的,不过蒋琬的确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。姜维继续扛起了北伐的大旗,但他谁的命令都不听,完全就是在单干,还惹的朝中对姜维的反感程度日益增加。当时蜀汉最需要的就是团结,本来就已经元气大伤,还各自为政想要复国那是不可能的。
“亲贤臣,远小人”这句话就是诸葛亮自己说的,所以要是诸葛亮当了皇帝的话,黄皓永远都不会有上位之时。朝中一大祸害就被铲除,而且各个大臣也能够以诸葛亮为首重新团结起来。其实,之所以会出现不团结的情况就是因为没有一位大家都信服的人,而诸葛亮就像是定海神针,让大家心里有个着落。关键是诸葛亮能看清天下局势,曹魏最脆弱的时刻就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,当时如果蜀汉能够结盟北上的话,一定能重创曹魏。
可惜,当时没人有这个远见。大家都还各自过着安稳的日子,熟不知等曹魏把自己内部的矛盾解决好以后,就回来处理蜀汉和东吴了。刘禅不是刘备,他不懂得先辈这份家国情怀,所以不会为了延续汉室而努力拼命,而诸葛亮到死都还在做这件事。诸葛亮也知道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刘禅身上,所以才加紧北伐,想要靠一己之力改变局势,可惜实力和运气都差了一些。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10824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